武老师15383615001
(一)体系框架:四大核心要素
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 “战略循环”“要素循环”“管理循环” 为核心,构建了涵盖战略、要素、管理的三维框架,具体包括四大核心要素:
- 战略循环:战略导向与可持续竞争优势
- 战略制定:企业需明确数字化转型战略,将两化融合纳入企业总体战略规划,识别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方向(如成本领先、差异化服务、敏捷响应市场等)。
- 战略实施:通过目标分解、资源配置、组织架构调整等手段,确保战略落地。例如,某机械制造企业为实现 “个性化定制” 战略,建立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客户需求实时采集与供应链协同体系。
- 要素循环:数据、技术、业务、资金的集成优化
- 数据要素:数据是两化融合的核心驱动要素。企业需建立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分析、应用的全流程管理机制,例如通过传感器采集生产设备数据,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工艺,降低能耗 10%-15%。
- 技术要素:包括信息技术(如 ERP、MES、PLM 系统)和制造技术(如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)的融合。某汽车企业通过集成 PLM 与 MES 系统,将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 30%。
- 业务要素:聚焦业务流程优化与商业模式创新。例如,海尔集团通过 “人单合一” 模式,将传统制造业务转型为用户需求驱动的定制化服务平台。
- 资金要素: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,包括自有资金、政府补贴、股权融资等,保障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持续投入。
- 管理循环:策划、支持、实施与改进
- 策划阶段:制定两化融合目标、实施方案和评估指标。例如,某电子企业设定 “三年内生产效率提升 20%、产品不良率下降 15%” 的量化目标,并制定分阶段的 IT 系统升级计划。
- 支持阶段:包括人才培养、组织变革、基础设施建设。企业需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,同时调整组织架构,打破部门壁垒,例如设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统筹全局。
- 实施阶段:推进技术应用与业务协同,例如部署智能生产线、搭建企业级数据中台。
- 改进阶段:通过内部审核、管理评审、持续改进机制,不断优化体系运行效果。某化工企业通过定期开展两化融合评估,发现供应链协同效率不足,进而引入区块链技术优化供应商管理。
- 基础保障:方针、目标与组织架构
- 方针制定:企业需明确两化融合的指导方针,如 “数据驱动、创新引领、全员参与、持续改进”。
- 目标分解:将战略目标细化为可量化、可考核的阶段性目标,例如年度数字化投入占比、关键业务流程自动化率等。
- 组织保障: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,明确各部门在两化融合中的职责。例如,华为成立 “数字化转型weiyuan会”,由 CEO 担任组长,确保战略自上而下贯彻执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