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货:3天内
发送询价
- 避免 “文件与实际脱节”:部分企业为应付认证,直接照搬模板文件,但实际操作与文件要求完全不符。例如,文件规定 “原料需每批次检验”,但实际记录中存在多批次共用一份检验报告的情况。审核机构会通过现场核查、员工访谈等方式验证文件的执行情况,“两张皮” 现象会直接导致审核不通过,企业需确保文件内容贴合实际业务,可落地、可执行。
- 确保记录的 “可追溯性”:所有记录需标注关键信息,如产品批次、日期、责任人、关联文件编号等,形成完整的追溯链条。例如,《成品检验记录》需关联对应的生产批次、原料批次,若后续发现质量问题,能快速追溯到问题源头。同时,记录需手写签字或电子签名,确保责任可追溯。
- 提前梳理缺失资料:若企业部分记录存在缺失(如早期的原料验收记录、员工培训记录),需及时补充完善。对于无法补回的记录,需说明原因,并从当下开始规范记录填写。例如,某餐饮企业因前期未重视记录管理,缺失部分餐具消毒记录,企业可重新制定消毒流程,从当天开始完整记录,并在审核时向认证机构说明情况,避免因历史记录缺失影响整体审核结果。
- 分类归档,便于查阅:将资料按 “基础资质类”“体系文件类”“过程记录类” 分类存放,每个类别下再按时间、项目或部门细分。例如,过程记录可按 “原料采购”“生产过程”“成品检验” 等环节整理,每个环节的记录按日期排序,便于审核人员快速查阅。同时,重要资料需留存纸质版或电子版备份,防止丢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