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
普通会员

玖零零质量与标准服务 (山西) 有限公司

信息技术咨询服务,标准化服务,认证咨询,认证服务,安全咨询服务:特种设备检验检...

新闻中心
产品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武樱楠
  • 电话:15383615001
  • 手机:15383615001
友情链接
相关信息
首页 > 供应产品 > ISO14001 的核心原则与框架结构
ISO14001 的核心原则与框架结构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
产品: 浏览次数:3ISO14001 的核心原则与框架结构 
单价: 面议
最小起订量:
供货总量:
发货期限: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
有效期至: 长期有效
最后更新: 2025-10-11 14:53
  询价
详细信息

武老师15383615001

ISO14001 的核心原则与框架结构

ISO14001 标准以 “预防污染、持续改进” 为核心思想,遵循 ISO 管理体系通用的 “PDCA 循环”(计划 - 执行 - 检查 - 改进),强调企业在产品设计、生产、销售、废弃等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的管控,其核心框架包含 10 个关键条款,具体内容如下:
  1. 范围:明确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模、行业和地域的组织,无论其是否具有环境管理经验。组织可根据自身活动、产品或服务的特点,灵活确定体系覆盖范围(如特定生产车间、某类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等)。
  1. 规范性引用文件:引用相关国际标准与法律法规(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《大气污染防治法》等),确保体系符合全球及所在地区的环境合规要求。
  1. 术语和定义:界定 “环境”“环境影响”“环境目标”“污染预防” 等关键术语,统一组织内部及与相关方的认知,避免因概念混淆导致管理偏差。
  1. 组织所处的环境:要求组织全面识别内外部环境因素(如政策法规变化、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、技术革新、气候变化、周边社区诉求等),分析这些因素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影响;同时明确员工、客户、供应商、政府部门、社区等相关方的环境需求与期望,为体系搭建奠定基础。
  1. 领导作用:强调最高管理者在环境管理中的核心责任,包括制定符合组织宗旨的环境方针(如 “绿色生产、低碳运营、持续改善环境绩效”)、确保环境管理资源(人力、资金、技术等)的投入、明确各部门及岗位的环境职责、推动员工参与环境管理等,这是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保障。
  1. 策划: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,主要包括:
  • 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:通过现场调研、数据分析、员工访谈等方式,识别组织活动、产品或服务中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因素(如废水排放、废气排放、固废产生、噪声污染、能源消耗、资源浪费等),并对这些因素的环境影响程度进行评价,确定重要环境因素(如高浓度废水排放、大量危险固废产生等),作为管控重点。
  •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:收集并识别与组织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、标准及客户要求、行业规范等,定期评价组织的环境行为是否符合这些要求,避免合规风险。
  • 环境目标、指标与方案制定:针对重要环境因素,制定可测量、可实现、相关联、有时间限制的环境目标(如 “年度废水排放量降低 15%”“危险固废合规处置率 百分百),并分解为具体指标,同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(明确责任部门、措施、时间节点和资源需求)。
  1. 支持:为体系运行提供必要保障,具体包括:
  • 资源保障:配备专业的环境管理人员、购置环境监测设备(如废水检测仪、废气分析仪)、投入资金用于污染治理设施升级等。
  • 能力建设与培训:根据岗位需求,对员工开展环境知识、操作技能(如污染治理设备操作、应急处置技能)、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,确保员工具备履行环境职责的能力。
  • 沟通、参与和协商:建立内部沟通机制(如环境例会、意见箱),及时传递环境管理信息;同时与外部相关方(政府、社区、客户)保持沟通,听取其对组织环境管理的意见;鼓励员工参与环境管理改进(如提出节能降耗建议)。
  • 文件化信息:编制环境管理体系文件,包括环境管理手册(明确体系框架、方针目标、职责分工)、程序文件(如环境因素辨识程序、应急响应程序、合规性评价程序等)、作业指导书(如废水处理操作规程、固废分类收集指南)及记录表单(如环境监测记录、培训记录、合规性评价报告),确保环境管理过程可追溯。
  1. 运行:将策划阶段的措施转化为实际行动,重点包括:
  • 运行策划与控制: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及合规要求,制定运行控制程序,确保日常活动(如生产过程、设备运行、原材料采购)符合环境目标与指标要求(如对高污染生产环节采取密闭式作业、选用环保型原材料);对供应商的环境管理能力进行评估与管控,推动供应链绿色化。
  • 应急准备与响应:识别可能发生的环境突发事件(如废水处理设施故障导致污水泄漏、危险化学品泄漏引发火灾等),制定应急预案,明确应急组织机构、处置流程、救援措施;定期组织应急演练,检验预案的可行性,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响应,减少环境损害。
  1. 绩效评价:通过监控、测量、分析与评价,检验体系运行效果,主要包括:
  • 监视、测量、分析和评价:定期对环境目标指标完成情况、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效果、合规性情况等进行监测(如每月检测废水排放量、每季度评价合规性),收集相关数据并分析,判断环境绩效是否达标。
  • 内部审核: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内部审核,由具备资质的内部审核员按照标准要求及体系文件,检查体系运行的符合性、充分性和有效性,识别不符合项(如某生产环节未按规定控制废气排放、应急演练未如期开展)。
  • 管理评审:由最高管理者主持,每年至少一次,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、环境绩效、内外部环境变化、相关方期望等进行评审,确定体系是否需要调整或改进(如是否需要更新环境目标、增加资源投入)。
  1. 改进:针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(如内部审核不符合项、环境目标未达成、突发事件原因),采取纠正措施(解决当前问题,如整改未合规的生产环节)和预防措施(避免问题重复发生,如修订操作规程、加强培训),持续优化环境管理体系,提升环境绩效,形成 PDCA 循环的闭环。

询价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