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老师15383615001
认证标准与依据
诚信管理体系认证依据一系列严谨且全面的标准与准则,这些标准从不同维度规范企业的诚信经营行为,为认证提供了科学、客观的衡量尺度。
国际上,常见的认证标准有 ISO 37001《反贿赂管理体系要求》,它于 2016 年发布,2025 年进行了全面升级 。该标准旨在帮助各类组织建立、实施、维护和改进反贿赂管理体系,有效防范和打击贿赂行为,使得组织在经济活动中保持诚信和公平竞争。随着全球商业环境的演变,2025 版标准更强调培养组织的诚信文化,积极应对数字货币交易兴起、全球供应链复杂等带来的新型腐败风险,明确贿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性 。比如,在某跨国企业中,通过实施 ISO 37001 标准,建立起严格的供应商背景审查机制,对有贿赂前科的合作方自动拦截,有效降低了企业在采购环节的贿赂风险,维护了企业的诚信经营环境。
还有 SA8000《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标准》,这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,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,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。该标准关注组织在社会方面的责任,特别是工作场所中的劳工权益、劳动安全、环境保护等 。内容涵盖不得使用童工、禁止强迫性劳动、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、尊重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、杜绝歧视、规范工作时间和工资报酬以及完善管理系统等多个方面。以一家服装制造企业为例,在申请 SA8000 认证过程中,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,增加了安全防护设施,合理调整了工作时间和薪资待遇,不仅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,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,赢得了更多国际订单。
在国内,主要依据《GB/T 31950-2015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》国家标准。该标准从企业的组织机构、诚信体系策划、职责、惯例、程序、过程和资源等方面入手,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诚信管理体系框架。它要求企业建立诚信制度,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、控制和转移,涵盖合同履行、质量控制、纳税等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。例如,某食品企业依据此标准,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,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,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,确保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快速溯源并解决,切实保障了消费者权益,也增强了企业的诚信度和市场竞争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