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老师15383615001
体系搭建与试运行:从文件制定到落地执行
体系搭建是认证的核心环节,需遵循 “贴合实际、可操作性强” 的原则,分三步推进:
- 第一步:文件编制:根据现状诊断结果,编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,形成 “手册 - 程序文件 - 作业指导书 - 记录表单” 的四级文件体系:
- 管理手册:明确企业知识产权方针、目标、组织机构、管理流程等,是体系运行的 “纲领性文件”;
- 程序文件:规范各核心流程的管理要求,如《专利申请与维护程序》《商标注册与监控程序》《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程序》等;
- 作业指导书:细化具体操作步骤,如《专利检索操作指南》《商标侵权投诉流程》等;
- 记录表单:用于记录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,如《专利检索报告表》《商标监控记录表》《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台账》等。
文件编制需经过各部门评审,确保符合企业实际业务流程,避免 “纸上谈兵”。例如,某软件企业在编制《软件著作权登记程序》时,充分征求研发部门意见,将登记流程与软件研发周期同步,提高了登记效率。
- 第二步:体系试运行:将编制完成的体系文件下发至各部门,组织员工按文件要求执行,试运行周期通常为 3-6 个月。在此期间,推进小组需定期检查体系运行情况,收集各部门反馈,及时解决运行中的问题。例如,某化工企业在试运行中发现,采购部门未对供应商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审核,导致采购的原材料存在侵权风险,遂修订《供应商知识产权审核程序》,增加供应商专利资质审查环节,避免了后续风险。
- 第三步: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:试运行结束后,开展内部审核,由内部审核员对照标准和体系文件,检查各部门的执行情况,识别不符合项并督促整改;同时召开管理评审会议,由企业负责人对体系运行的有效性、适宜性进行评价,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调整体系目标和流程。例如,某新能源企业通过内部审核,发现其专利布局集中在国内,国际专利储备不足,遂在管理评审中决定增加国际专利申请投入,完善全球专利布局。


